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記者 王鵬飛
看到這一幕時,相信大家與我一樣,曾經(jīng)感動萬分。
那一天,是新中國的70華誕,也是我32歲的生日。這場“世界一流、歷史最好”的電視轉播,是總臺獻給共和國的生日禮物;和總臺同事一起,接受觀眾的檢閱,也是我生日那天最難忘的回憶。
這是近8億電視觀眾共同見證的“國之大典”;這是創(chuàng)造了多項網(wǎng)絡傳播紀錄的視聽盛宴;這是面向全世界展現(xiàn)的中國偉力;這是必將銘刻在人心深處的盛世華章。
然而,今天我想講的,不是這場全4K高清直播的困難,不是空中直升機航拍的危險,不是幾十公里線纜架設的艱辛,也不是幾千名總臺工作人員7個月的辛勤付出,而是一個只有8秒鐘的細節(jié)。
【同期聲】首長:偉大的……萬歲!
【演講】
這段講話是此次轉播的重中之重。為了這個畫面,我們的轉播攝像師必須在總書記走上講臺后,將攝像機挪到講話臺前,然后調整水平、重新構圖、校準焦點。經(jīng)過轉播團隊反復的演練和計算,留給攝像師調整的時間,只有短短的8秒鐘。
這是電視觀眾看不到的8秒鐘,這是所有轉播工作人員都捏著一把汗的8秒鐘,這8秒鐘,不容許有任何失誤,這8秒鐘,是無數(shù)次演練后立下的“軍令狀”。
立下這個“軍令狀”并最終圓滿實現(xiàn)的,就是我所在的總臺時政團隊。一年365天,我們平均每天要給《新聞聯(lián)播》供稿至少10分鐘;我們承擔的每一項任務,都是黨和人民的重托。
這是9月29日,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。畫面中這些老人,感動了億萬中國人。老英雄們走過烽火硝煙,歷經(jīng)苦難輝煌,今天走上這條光榮之路。在老英雄走過的復興路上,我們實現(xiàn)了全流程移動直播,總臺時政直播史上的第一次。包括移動拍攝車、天鷹座索道攝像機在內(nèi),35個機位協(xié)同作戰(zhàn)、無縫銜接,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我們多達8次的實戰(zhàn)演練,靠的是精準的直播實施。我們用電視人特有的語言和方式,向老英雄們表達我們由衷的敬意!
如何在新媒體的傳播環(huán)境中,讓小屏的報道同樣破浪前行,是我們這艘傳媒航母進取的方向。還是在授勛儀式上,我們的新媒體團隊專門架設特殊機位,捕捉細節(jié)。這是我制作的一條短視頻,它記錄了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進入人民大會堂的那一刻。我們讓愛用手機看新聞的觀眾,看一看共和國的脊梁是怎樣走進榮譽殿堂的。這條短視頻在抖音單條點贊數(shù)超過了1500萬。在留言中,網(wǎng)友們用五星紅旗組成整齊劃一的圖案,表達對共和國和共和國英雄的禮贊。
觀眾在哪里?觀眾需要什么?這是我們不斷探索的新課題。
我們的獨家原創(chuàng)品牌《時政新聞眼》至今推出了100多期,因為貼近年輕人的閱讀習慣,95%以上的閱讀量超過10萬+,成為年輕受眾追著看的時政報道。我們用事實證明,大象也能跳街舞,而且越跳越好。
我所講的,只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視宣傳報道中的點點滴滴,但從中折射出的,是新中國成立70年的輝煌,是電視媒體工作者的使命擔當!
10月1號那天,我在觀禮臺上采訪的一位老人告訴我這樣一句話:一個人只有在祖國的懷抱里,才能永遠不迷失前進的方向。
我從事電視新聞工作也有10個年頭了。從烏克蘭、敘利亞的戰(zhàn)地,到時政報道的舞臺,我更加能夠感受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;在見證和記錄這個偉大時代的過程中,我們新聞人和我們的新聞事業(yè)也在不斷地成長。
永遠貼近新聞現(xiàn)場,永遠和祖國的心跳同頻共振,“用心、用情、用功”投身于這項偉大的事業(yè),就是我們媒體人的初心和使命。謝謝大家!
?